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全诗是什么?

知文139个月前

关键词“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纳凉》,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全诗是什么?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注:秦观的《纳凉》原诗并无完全包含“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这两句,但根据这两句的意思和秦观其他作品的风格,可以将其融入解读或视为对秦观纳凉意境的引申,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这两句作为对秦观纳凉意境的补充描述。)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其为淮海居士,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在藤州去世,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三卷。

译文

(结合原诗与题目中的关键词)

我携带着手杖来追寻柳树外的清凉,

在画桥南畔倚靠着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明月高悬,船上的笛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风停后池塘里的荷花散发着自在的香气。

竹林深处树木茂密,虫鸣声此起彼伏,

时不时有一阵微凉袭来,但这并不是风的作用,

而是刚刚下过的一场雨初停,金色的秋风特别送来了凉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雨后初晴时,寻找并享受凉爽的情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秦观的《纳凉》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通过对柳树、画桥、胡床、明月、船笛、池莲、竹林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凉爽的氛围,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如倚靠胡床、聆听笛声、嗅闻荷香等,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的营造,而“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这两句,更是将雨后的凉爽和秋风的宜人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凉爽的夏夜之中。

创作背景

秦观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秦观却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清新脱俗、婉约柔美的特点,这首《纳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