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出自先秦时期孔子整理的《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不过这一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而是散文中的一段对话,但这段文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常被后人引用和赏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以类似诗词解析的方式,从作者、朝代、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及朝代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此段文字由孔子整理,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
朝代:先秦(具体为春秋末期)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译文
(原文节选)“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的。”
释义
这段文字描绘了曾点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即在暮春时节,与朋友们一同到河边沐浴,享受自然,然后在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这反映了儒家对于和谐、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段文字虽非传统诗歌,但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通过曾点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孔子对此表示赞同,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段文字还展现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体现了儒家教育中的民主精神。
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态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是孔子与四位弟子讨论各自志向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曾点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得到了孔子的赞同,这一章的创作背景是孔子晚年时期,他致力于传播自己的思想,与弟子们共同探讨人生、社会和政治等问题,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倾向,也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段文字常被后人引用和赏析,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作品,其蕴含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