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全诗是什么?

知文189个月前

关键词“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重经昭陵》,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全诗是什么?

《重经昭陵》

唐·杜甫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

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

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遗老在,犹得记丰功。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草莽之间英雄辈出,承受天命建立王朝。

用三尺剑扫平乱世,以一身戎衣安定天下。

辅佐朝政彰显文德,继承大业收敛武威。

圣明图箓广及天地,宗庙祭祀日月增辉。

陵寝高耸入云霭,有熊罴守护山林。

再次踏上松柏之路,仍见五彩祥云缭绕。

日月彰显着天子的德行,山河使帝王的居所更加壮丽。

太平盛世的遗老还在,仍能记得那丰功伟绩。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和昭陵的庄严壮丽,诗中通过回顾历史,赞美了唐太宗的武功和文治,以及他死后陵寝的庄严和神秘,也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和丰功伟绩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有序,语言上简练明快,情感上深沉真挚,诗人通过对昭陵的描绘和唐太宗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一句,更是以日月和山河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的德行和帝居的壮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重游昭陵时所作,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上,杜甫在游览昭陵时,被其庄严壮丽的景象所震撼,同时回想起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唐太宗的敬仰和怀念,也反映了杜甫对历史、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