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下一句是什么?

知文129个月前

关键词“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出自唐代诗人郭震的《古剑篇 / 宝剑篇》,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下一句是什么?

《古剑篇 / 宝剑篇》

唐·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酒酣兴发心雄飞。

闲吟高咏谁人听,长啸梁甫愁春晖。

丈夫相见不相识,但道生当忠孝门。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一朝风尘起,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明君扫六合。

雄图既未遂,骨肉还相残。

金匣闭苍蝇,玉剑埋秋莲。

空有长歌志,独对青樽前。

作者简介

郭震,字元振,以字行于世,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代名将、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太原郭氏,早年进士及第,历官右武卫兵曹参军、右拾遗、起居郎,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代国公,后任朔方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安抚西突厥十姓部落,永淳元年(682年),为吐蕃所败,贬为饶州司马,长安二年(702年),起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不久入为太仆卿,武周时期,复授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罪流放新州,忧愤而死,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敬”。

译文

你看那昆吾的冶金火焰升腾,红光紫气映照得天地一片赫然。

良工巧匠们经过几年的精心冶炼,终于铸成了一把名为龙泉的宝剑。

龙泉剑的剑身犹如霜雪般明亮,良工们无不惊叹它的神奇与绝妙。

剑匣上镶嵌着琉璃和玉雕的莲花,剑环上镂刻着金饰,映照着明月的光辉。

正值天下太平无事,我饮酒酣畅,心雄万夫,想要有所作为。

我吟诵着高雅的诗句,却无人倾听,只能对着梁甫山长啸,抒发心中的忧愁。

大丈夫们虽然相见却不相识,但我们共同秉持着忠孝传家的信念。

慷慨激昂的大丈夫之志,就是要生在忠孝之家,为国家的忠诚和孝道而奋斗。

面对危难,我们毫不畏惧,即使身死,魂魄也要飞扬在天地之间。

我们不是为了保全自身而苟活的人,而是要在战场上为国家效命。

一旦战乱再起,我们就挥剑斩断浮云,为国家扫清障碍。

诸侯们纷纷响应,明君统一了天下。

我的雄图大志未能实现,反而遭遇了骨肉相残的惨剧。

我的宝剑被尘封在金匣之中,如同苍蝇般被囚禁;我的玉剑也被埋在了秋天的莲花之下。

我只能独自对着酒杯,空怀着长歌之志,感叹人生的无奈与悲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把龙泉宝剑的铸造、珍藏、展示以及最终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忠孝节义、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现实社会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独具匠心,以龙泉宝剑为线索,将诗人的豪情壮志、忧国忧民之情以及现实社会的残酷无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郭震个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有关,郭震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强盛,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也遭遇了种种挫折和磨难,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遭遇挫折后,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通过描绘龙泉宝剑的遭遇,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忠孝节义精神的坚守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期望和美好愿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