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全诗是什么?

知文169个月前

关键词“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送郑二员外》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全诗是什么?

《送郑二员外》

唐·钱起

渺渺孤舟行,

悠悠远客情。

落花临水岸,

偃卧对林峥。

大比因时举,

乡书以类升。

萧萧芦荻晚,

应傍钓鱼罾。

作者及朝代

钱起(约722年-约780年),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入朝为秘书监,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内容较为贫乏,但部分作品如《湘南逢雁》等,情感真挚,意境凄清,颇为后人所称道。

译文

一艘小船在茫茫水面上缓缓前行,

载着远方来的客人悠悠的情思。

落花飘落在水岸边,

客人偃卧在树林旁的山石上。

朝廷因时势需要举行科举考试,

你凭借才华和学识在乡试中脱颖而出。

傍晚时分,芦荻在风中萧萧作响,

你或许正依傍着钓鱼的罾网,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郑二员外的情景,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孤舟、远客、落花、林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悠远的氛围,颈联则点明了友人因科举考试而得以升迁的喜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祝福,尾联以芦荻、钓鱼罾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的宁静和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含蓄而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科举考试的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如“渺渺孤舟”、“悠悠远客”、“落花临水岸”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偃卧对林峥”中的“偃卧”和“对”,都生动地描绘了友人悠闲自得的神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送别友人郑二员外有关,当时,郑二员外可能因科举考试而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或其他地方任职,诗人在送别之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充满深情和祝福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生活和心态,以及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