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年纪虽小,文章日渐多”出自清代诗人郑燮(即郑板桥)的《咏梧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句在诗中的表述略有不同,全诗原文如下:
咏梧桐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梧桐叶落秋已深,冷露滴人愁寸心。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我有数行仓猝泪,泪落江天化为云。
不能到手心不甘,栖栖南去一芦帆。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伴。
幸有梧桐堪作伴,枝枝相护叶相牵。
年纪虽小文章日渐多,凤毛麟角更无多。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其书法和绘画也独具特色,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针对含有关键词的部分进行翻译)
年纪虽然还小,但所写的文章却日渐增多,像这样才华出众的人真是凤毛麟角,非常稀少。
释义:
这句诗赞美了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才华横溢,文章写得越来越好,数量也越来越多,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才俊的赞赏和期许。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年轻人的才华和潜力,通过对比“年纪虽小”和“文章日渐多”,突出了年轻人的勤奋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整首诗在赞美梧桐的同时,也寓含了对人才的珍视和期待。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在赞美梧桐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年轻才俊的期望和赞赏,这可能与他个人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郑板桥深知才华的重要性,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鼓励和期许,他也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唤起社会对年轻人才的关注和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关键词“年纪虽小,文章日渐多”在诗中有所体现,但整首诗并非完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