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芝兰此日不倾倒,南山白石皆贤人”出自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的《题画兰》,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题画兰》
清·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芝兰此日不倾倒,南山白石皆贤人。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其画作则擅长兰竹,笔墨酣畅,风格独特。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头,它的芬芳之气弥漫在周围,脚下不是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与他们为伍,来了就相聚,离去就相忘,就像这芝兰今日依然挺拔不倒,南山的白石也都是品德高尚的贤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生长的环境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兰花生长在山顶的岩石缝隙中,环境恶劣,但它依然能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显示出其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诗人用“芝兰此日不倾倒”来比喻那些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贤人,而“南山白石皆贤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贤人的普遍性和高尚品质。
赏析:
这首诗以兰花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向往,诗人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坚定信念,诗人也通过“南山白石皆贤人”的描绘,表达了对贤人的敬仰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题画时所作,他善于以画寄情,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和特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个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有关,他生活在清代中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板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通过描绘兰花的高洁品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寄托了对贤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芝兰此日不倾倒,南山白石皆贤人”这两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单独引用或传颂,但在原诗中它们并不是独立的两句,而是整首诗的一部分,在理解和赏析这两句诗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