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人物未厌多,属君勉矣加研磨。的意思及出处

知文83个月前

诗词原文

勉学

朝代:清代

只今人物未厌多,属君勉矣加研磨。的意思及出处

作者:郑燮(郑板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只今人物未厌多,属君勉矣加研磨。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夜晚,忧虑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正直朝野多事之秋,十分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你应该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好为国家效力。

释义

这首诗以“勉学”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以及对人才的珍视和期待,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书籍比作故人,将学习比作活水,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也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需要更多人才的期望,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首联以“书卷多情似故人”开篇,将书籍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深厚感情,颔联“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作者沉浸在书海中的情景,以及学习带来的心灵净化,颈联“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以活水、东风为喻,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和创新性,尾联“只今人物未厌多,属君勉矣加研磨”则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期待,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为国家效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来为国家效力,郑板桥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学家和官员,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