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离难
唐·李群玉
别离摇落谁入句,险阻艰难卒岁劳。
寒雁声声催泪下,秋风瑟瑟动人愁。
远山隐隐隔千里,近水潺潺绕万楼。
此去天涯何处是,归期无定泪长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但李群玉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和抒情诗著称,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以作分析。)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文山,湖南澧州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衡山,他的诗歌以边塞诗和抒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译文
离别时的萧瑟景象谁能写入诗句中呢?一路上艰难险阻,年终岁末都是辛劳,寒雁的叫声声声催人泪下,秋风瑟瑟吹动人心中的愁绪,远山隐隐约约隔着千里之遥,近处的水流潺潺环绕着万千楼阁,这一去天涯海角何处是归宿呢?归期没有定数,只能让泪水长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萧瑟景象和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别离摇落”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险阻艰难”则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寒雁的叫声和秋风的瑟瑟声更加深了诗人的愁绪,远山和近水的描写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自然景象和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远山和近水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离别时的痛苦到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以泪水长流作为结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唐代某个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们常常面临离别和艰难困苦,诗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离别和艰难生活的感慨,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尽管现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