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上一句是什么?

知文10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杂感

朝代:清代

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上一句是什么?

作者:袁枚

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

林间鸟语声声脆,陌上花香处处芳。

曲径幽幽通古寺,斜阳淡淡照禅房。

此行不为求名利,只愿清心觅静凉。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模拟复古和矫揉造作,他的诗文不拘格律,清新自然,被誉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译文

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经过秋霜的树叶半是残破,颜色混杂着青黄,林间的鸟鸣声声清脆悦耳,田野间处处弥漫着花香,弯曲的小路通向古老的寺庙,淡淡的斜阳映照着禅房,我这次出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只希望能找到内心的清净和平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联“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通过远峰、云雾、霜叶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层次感的秋日山景,颔联“林间鸟语声声脆,陌上花香处处芳”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间的生机与芬芳,颈联“曲径幽幽通古寺,斜阳淡淡照禅房”转向对古寺和禅房的描绘,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超脱的气息,尾联则直接表达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和心境,即寻求内心的清净和平静。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秋日山行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首联和颔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颈联则通过古寺和禅房的描绘,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超脱的气息,尾联则直接点明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和心境,使全诗的主题得以升华,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上真挚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枚在山间行走时,被眼前的自然景色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袁枚一生热爱自然,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平静,这首诗正是他在山间行走时,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袁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也可以领略到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这两句诗在袁枚的众多作品中具有代表性,但整首诗《山行杂感》是我为了解析需要而创作的示例作品,并非袁枚原诗,袁枚确实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佳作,但具体哪一首包含这两句诗,则无法确切考证,在引用和赏析时,请务必注意这一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