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宋·赵师秀
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
西风漫漫吹黄叶,细雨萧萧湿翠岚。
远树带烟迷落日,孤村临水映寒潭。
羁愁万斛无人会,独倚危栏看暮岚。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南宋文学家、诗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赵师秀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坐在高楼之上,面对着无数的群山,大雁在秋色中飞翔,秋色布满了栏杆,西风缓缓地吹过,黄叶随风飘落,细雨绵绵,打湿了翠绿的山岚,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落日余晖迷蒙,孤独的村庄依水而建,倒映在寒冷的潭水中,满心的羁旅之愁无人理解,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望着傍晚的山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之上远眺秋景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西风”、“黄叶”、“细雨”、“翠岚”等意象,构建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壮丽画卷,诗人也通过“远树带烟”、“孤村临水”等细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日的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在表达情感方面,诗人通过“羁愁万斛无人会”一句,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而“独倚危栏看暮岚”一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秀游历或宦游期间,当时,诗人可能身处异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文化,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愁绪,而秋日的景色,又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诗人便通过这首诗,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首诗也反映了赵师秀作为一位漂泊异乡的文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