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的解释

知文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高

唐·杜甫

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的解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

(注:虽然“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甫《登高》的原文,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二句融入整体意境中构想为一首假想的杜甫诗作进行解析,这两句是对杜甫登高后心境的一种想象性延伸。)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格外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飞翔。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整日登高望远心情尚未尽兴,红楼中的人已散去,我独自在此徘徊。

释义

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景,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便在众人散去后,依然沉浸于登高望远所带来的心境开阔之中,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前四句以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等意象,构建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图景,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后四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尤其是“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又流露出一种孤独无依的悲凉感,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

创作背景

虽然“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这两句是构想中的诗句,但结合杜甫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可能发生在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疾病缠身之时,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晚年更是颠沛流离,多次登高望远,借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的构想,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与杜甫的个人经历,试图捕捉并传达他登高后的复杂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