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上一句是什么?

知文45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有怀》,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上一句是什么?

秋夕有怀

唐·杜牧

念远坐西阁,临风吟断秋。

萧条霜露下,衰飒烟波流。

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

寒夜天光白,清宵月色幽。

思君无限意,欲去更迟留。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在秋天的夜晚,我怀着对远方的思念,坐在西阁之上,迎着秋风吟咏着这断人肠的秋意,霜露降临,万物萧条,衰飒的景象随着烟波流淌,如果恰逢好时机,我怎会再为庭院中的树木而叹息,吟咏之时,我应该还会登上那郡楼远眺,寒夜里,天边泛起了白光,清冷的夜晚,月色显得格外幽静,我对你的思念无穷无尽,想要离去却又迟迟不肯。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萧条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时机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

赏析

首联“念远坐西阁,临风吟断秋”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因思念远方之人而独自坐在西阁上吟咏秋意,颔联“萧条霜露下,衰飒烟波流”通过描绘秋夜的萧条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颈联“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则表达了诗人对时机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尾联“寒夜天光白,清宵月色幽,思君无限意,欲去更迟留”则以寒夜、天光、月色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想要离去却又迟迟不肯的矛盾心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秋夜的萧瑟景象,不禁勾起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人也可能在感慨自己一生的遭遇与时机,以及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与憧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秋夕有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