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清丰藏书临济上
宋·李纲
清丰藏书临济上,古刹幽静映斜阳。
经卷千函藏奥秘,禅机一线悟苍茫。
松风阵阵传清韵,竹影萧萧伴晚凉。
今日何人绍微尚,空余遗迹忆前芳。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今属江苏),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任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后,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病逝于福州,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
译文
在清丰县藏书丰富的临济寺旁,古老的寺庙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幽静,经卷成千上万,藏着深奥的佛理,禅机一线之间便能领悟宇宙的苍茫,阵阵松风传来清脆的声响,萧萧竹影伴随着傍晚的凉意,今日还有谁能继承这微小的志向,只留下遗迹让人追忆往昔的芬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清丰县临济寺的幽静景象,以及寺内藏书丰富的经卷和禅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的宁静氛围,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禅理的敬仰,他也感叹于今日无人能继承这微小的志向,只留下遗迹供人追忆。
赏析
这首诗以清丰县临济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幽静和藏书丰富的经卷,诗人通过“经卷千函藏奥秘,禅机一线悟苍茫”等诗句,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禅理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他也通过“今日何人绍微尚,空余遗迹忆前芳”等诗句,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古代文化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纲对古代文化和禅理的热爱有关,作为一位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李纲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他可能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衰落感到忧虑和不满,因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禅理的向往和敬仰,他也可能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文化传承的期望和忧虑。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关键词是“清丰藏书临济上,今日何人绍微尚”,但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一首诗出自李纲之手,并无确凿证据,这里的解析是基于题目要求和文学创作的需要而进行的虚构,在实际研究中,应以历史文献和确凿证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