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生持论乃闇同,搜剔清新见奇丑。的意思及出处

知文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某君诗卷

晁生持论乃闇同,搜剔清新见奇丑。的意思及出处

宋·陆游

晁生持论乃闇同,搜剔清新见奇丑。

自古文章有定论,未应随世作低昂。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晁生的观点竟然与我暗中相同,他搜求剔选出的清新诗句中却显露出奇特的丑陋,自古以来文章的好坏就有定论,不应随着世人的喜好而高低起伏。

释义

这首诗是陆游对某君诗卷的评价,首句指出晁生(这里可能代指某君,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用以代表持有某种观点的人)的观点与自己有相似之处,但接下来却用“搜剔清新见奇丑”来批评其诗作中虽然追求清新,但却显露出奇特的丑陋之处,后两句则表达了陆游对文章评价的坚定态度,认为自古以来文章的好坏就有定论,不应随着世人的喜好而随意改变。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陆游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和批判精神,他既肯定了晁生在诗歌创作上的某些追求,如“搜剔清新”,又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其诗作中的不足,即“见奇丑”,这种既肯定又否定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陆游对诗歌艺术的严格要求,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后两句“自古文章有定论,未应随世作低昂”则表达了陆游对文章评价的坚定立场和独立精神,他认为文章的好坏应该有客观的标准和定论,而不应随着世人的喜好而随意改变,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游对当时诗坛风气的批判有关,南宋时期,诗坛上存在着一些追求新奇、怪诞的风气,一些诗人为了迎合这种风气而刻意追求新奇、怪诞的诗歌形式和内容,陆游对此持批判态度,他认为诗歌应该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营造,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和怪诞,他在这首诗中通过评价某君的诗卷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首诗也可能与陆游个人的诗歌创作经历有关,他在创作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和挑战,因此通过这首诗来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