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下一句是什么?

知文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长

唐·王勃

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下一句是什么?

秋夜长,夜未央,

凝霜霭霭入寒堂。

素壁寒灯如练影,

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

孤雁叫且飞,天高星汉遥。

阶前石兰凝白露,

砌下芙蓉泣素霜。

芳心寂寂缄愁思,

罗幕重重掩空房。

作者及朝代

王勃,唐代文学家,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其诗文革新初唐的浮艳诗风,对盛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六岁。

作者简介

王勃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除了文学创作,王勃还精通书法,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尽管生命短暂,但他留下的作品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译文

秋夜漫长,夜色未尽,

寒霜凝重,悄悄侵入寒冷的厅堂。

白色的墙壁上,寒灯如细练的影子摇曳,

虫鸣声在昏暗的墙壁间移动,月光使寒冷的枝条摇曳生姿。

孤独的雁儿边叫边飞,天空高远,银河遥远。

台阶前的石兰凝结着白露,

花池下的芙蓉在秋霜中哭泣。

芳心寂寞,紧锁着愁思,

重重罗幕遮掩着空荡荡的房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清,通过“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等细节,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寒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秋夜的景象,同时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思。

赏析

“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这两句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寒意,虫鸣声在昏暗的墙壁间移动,仿佛能触动人心底的孤寂;月光洒在寒冷的枝条上,使枝条摇曳生姿,更添秋夜的凄清,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更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思,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勃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秋夜的寂静与凄清,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将自己的孤独与愁思融入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充满深情与意境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