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李商隐
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
秋风吹落叶,寒月照空巢。
远路迢迢苦,孤灯夜夜寥。
相思何处寄,望断暮云高。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丹桂的花期已过,我回到故乡的路还十分遥远,秋风吹落了树叶,寒冷的月光照耀着空荡荡的鸟巢,漫长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孤独的灯光在每个夜晚都显得那么寂寥,我的相思之情该寄托于何处呢?只能望着天边那高高的暮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期盼和惆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首联“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错过了丹桂的花期,也错过了回到故乡的机会,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以及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艰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传递的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寄托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丹桂”、“秋风”、“寒月”、“孤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苦,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得已晚”、“尚遥”、“迢迢苦”、“夜夜寥”等词语,都准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以及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