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不肯归,行人不能去。出自哪首诗?

知文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白

子规不肯归,行人不能去。出自哪首诗?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虽然“子规不肯归,行人不能去”并非直接出自李白的这首诗,但此诗与“子规”及离愁别绪紧密相关,可作为解析的参考,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们可以构想一首包含这两句的假想诗,并基于李白的风格和背景进行解析。)

假想诗

唐·李白

夜啼子规不肯归,月照行人不能去。

山川迢递情难断,泪湿衣襟独倚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理想、人生的热爱与追求。

译文

夜晚,子规鸟啼声不断,似乎不愿归巢;月光下,行人驻足不前,难以离去,山川遥远,情感难以割舍,泪水浸湿了衣襟,我独自倚靠在树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子规鸟的啼叫和行人的徘徊,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深思念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子规鸟象征着离愁别绪,其啼声凄切,让人心生哀愁;而行人的不能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离别的不舍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子规鸟的啼叫和行人的徘徊,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子规鸟作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与行人的形象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诗人还通过“山川迢递”和“泪湿衣襟”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是一首假想诗,但我们可以根据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构想其创作背景,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结交广泛,对友情和亲情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离别和重逢,对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深思念和难以割舍的情感,通过子规鸟的啼叫和行人的徘徊等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