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下一句是什么?

知文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刘向歆遇仙

唐·韦庄

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下一句是什么?

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

独坐遗芳饵,闲吟露满湖。

洞宫秋窅窅,海树夜珊瑚。

惆怅天鸡晓,犹传下古书。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创作诗歌,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授校书郎,曾历任滁州、润州等地刺史,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次年升任宰相,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黄巢之乱与五代十国的动荡,其人生经历丰富,作品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及个人情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在词作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难道没有太乙真人这样的神仙来过吗?夜晚他手持青藜杖呼唤着我,我独自坐在这里,遗忘了那些芳香的饵料(比喻世俗的功名利禄),悠闲地吟诵着诗句,直到露水沾满了湖面,洞宫(指仙境)在秋夜中显得深远而幽静,海中的珊瑚树在夜色中闪烁着光芒,我惆怅地等待着天鸡的啼鸣宣告黎明的到来,却仍然沉浸在古代书籍的传述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神仙相遇的幻想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太乙来,青藜夜相呼”象征着神仙的降临与召唤,而“独坐遗芳饵,闲吟露满湖”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高洁情怀。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幻想与神仙相遇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诗中“洞宫秋窅窅,海树夜珊瑚”等句,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与诗人所处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矛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个人经历有关,韦庄一生历经战乱和动荡,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幻想与神仙相遇的场景,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诗中也反映了韦庄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崇,以及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慰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