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恐遂绝,后生良可哀。上一句是什么?

知文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杜甫

此道恐遂绝,后生良可哀。上一句是什么?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将惊羽化,岂惟惊夔罔。

此道恐遂绝,后生良可哀。

高秋期已迫,幽瘴气应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你今天要前往那凶险之地,我内心深感悲痛。

我发誓要让你如凤凰涅槃般重生,而不仅仅是让你从困境中解脱。

但这条路恐怕从此断绝,后来的学者真是可悲啊。

深秋的季节已经临近,那阴森瘴气的环境应该会逐渐减弱。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为友人送别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前往凶险之地的担忧,以及对学问之道可能断绝的忧虑,诗中“此道恐遂绝,后生良可哀”一句,表达了杜甫对学问传承可能中断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后来学者的同情和哀悼。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传承的深切关注,诗中“此道恐遂绝,后生良可哀”一句,不仅是对友人即将面临的困境的忧虑,更是对学问之道可能断绝的深深忧虑,这种忧虑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学问的传承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因此发出了这样的哀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甫的一位友人即将前往偏远、凶险之地有关,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前往偏远之地往往意味着生死未卜,杜甫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在送别友人时,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不舍,他也意识到,如果友人真的遭遇不幸,那么他所代表的学问之道可能会因此断绝,这对于后来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对学问传承的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