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拈毫得句秀,水乡游兴几年孤。的解释

知文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水乡游兴

朝代:清代

极目拈毫得句秀,水乡游兴几年孤。的解释

作者:朱彝尊

极目拈毫得句秀,水乡游兴几年孤。

扁舟夜宿芦花岸,明月秋生荻叶湖。

渔火疏明临浦口,雁行斜断入云途。

西风瑟瑟吹衣冷,欲问渔人觅酒垆。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他学识渊博,明经博史,工诗词古文,精金石书画,尤善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合称为“南朱北王”,著有《曝书亭集》等。

译文

放眼远眺,提笔拈毫便能写出秀丽的诗句,但在这水乡游玩的兴致却已孤独了数年,夜晚乘坐小船停泊在芦花岸边,秋天的明月照亮了荻叶覆盖的湖面,渔火在浦口稀疏地闪烁着,雁群斜飞入云,行列被切断,西风吹拂,衣袂飘飘,感到阵阵寒意,想要向渔人打听哪里有卖酒的酒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彝尊在水乡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感,首联“极目拈毫得句秀,水乡游兴几年孤”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在水乡游玩时的孤独感受,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水乡夜景,展现了诗人眼前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尾联则通过“西风瑟瑟吹衣冷,欲问渔人觅酒垆”表达了诗人想要借酒消愁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水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极目拈毫得句秀”一句,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观察力,而“水乡游兴几年孤”则透露出诗人在水乡游玩时的孤独感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水乡夜景,如“扁舟夜宿芦花岸,明月秋生荻叶湖”和“渔火疏明临浦口,雁行斜断入云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尾联则以“西风瑟瑟吹衣冷,欲问渔人觅酒垆”作结,表达了诗人想要借酒消愁的心情,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朱彝尊在水乡游玩时所作,他一生游历广泛,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水乡夜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朱彝尊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作为浙西词派创始人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