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名久擅东吴,桥外烟光有若无。上一句是什么?

知文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惠山园八景·泉亭烟树

清·弘历

惠泉名久擅东吴,桥外烟光有若无。上一句是什么?

惠泉名久擅东吴,桥外烟光有若无。

万树葱茏藏古寺,一泓清浅漾平芜。

风来水面文生縠,云起峰头翠作凫。

最爱此中堪静赏,不须更问俗尘途。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弘历,即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朝代:清朝

作者简介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热爱文化艺术,擅长诗词书画,是清朝有诗词著作最多的皇帝之一,其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

译文

惠山泉的名声早已在东吴地区远扬,桥外的烟光似有似无,朦胧迷人,茂密的树木环绕着古老的寺庙,清澈的泉水在平坦的草地上轻轻荡漾,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细腻的波纹,云雾缭绕的山峰如同翠绿的野鸭般灵动,我最爱在这里静静地欣赏这一切,无需再去理会尘世的纷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惠山园中的泉亭烟树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惠山泉的清澈与名声、桥外烟光的朦胧、古寺的幽静、泉水的清澈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好,诗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

赏析

此诗以“惠泉名久擅东吴”开篇,直接点出惠山泉的声名远播,接着通过“桥外烟光有若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中间两联则具体描绘了泉亭烟树的景色,既有树木葱茏的古寺,又有清澈见底的泉水,还有随风波动的水面和云雾缭绕的山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尾联“最爱此中堪静赏,不须更问俗尘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南巡,游历江南各地,对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惠山园作为江南的一处名胜,自然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这首诗就是在乾隆皇帝游览惠山园时,被园中的泉亭烟树之景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乾隆皇帝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同时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高尚情操。

文章下方广告位